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1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指出,要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到2025年,圍繞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減排、碳清除、碳市場等發展需求,基本建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
這是繼2022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等9部門聯合發布《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后,國家層面發布的有關推進“雙碳”標準體系建設的又一重磅文件。
當前,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以煤炭、石化、電力等為代表的相關行業正加速推進節能降碳以及低碳清潔能源布局。在業內人士看來,“雙碳”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支撐我國各行業加速能源轉型、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意義重大。
2025年實現主要行業標準全覆蓋
《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外文版本),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行業碳核算核查實現標準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步提升。該體系覆蓋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居民生活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具體來看,在基礎通用標準領域,主要涉及碳信息披露、碳監測核算核查等標準,推動解決碳排放數據“怎么算、算得準”的問題。在碳減排標準領域,主要涉及節能、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等標準,重點解決碳排放“怎么減”的問題。在碳清除標準領域,主要加快固碳和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標準的研制;在市場化機制標準領域,則要加快制定綠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和生態產品價值等標準。
“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工作需要堅實的數據基礎,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發揮著對‘雙碳’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基礎保障的作用。同時,碳排放統計核算涉及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和很多行業、很多技術產品,門類非常多,核算方法也是多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急需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統計核算體系。”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全球氣候變化智庫阿德爾菲咨詢公司高級經理陳志斌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怎么計算排放的碳有多少、減的碳有多少,是一件非常需要統一標準的事情。除了基礎的碳排放、碳減排標準體系外,《建設指南》也把很多工業的標準納入碳達峰碳中和框架體系內,讓大家有一個統一標準去衡量工作成效。以低碳為抓手,促進整個工業轉型升級,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讓老標準適應“雙碳”新形勢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各層級標準中均有一定數量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進展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傳統能源領域的國家標準共計900余項。在現有國家標準中,覆蓋計量、能耗限額、能源管理、節能技術評價等節能類國家標準390余項,現行強制性能耗限額與能效標準分別為112項和75項。碳排放領域涉及計量、監測、核算、管理和評估等系列標準,已發布溫室氣體管理相關16項國家標準,正在修訂的標準30余項。
“實際上,行業內以前有很多老標準現在也都在沿用。但這些標準此前在制定的時候,可能更多地是從節能、環保角度出發的,并沒有提升到碳達峰碳中和這個高度。‘雙碳’目標提出后,就需要把現行的一些標準重新修訂和完善,再增加一些新東西,使其與碳有更緊密的聯系。要把這些標準都整合到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中,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央企相關研究人員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宿忠民指出:“近年來,我國在節能、碳排放管理、非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等領域標準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并在特高壓輸變電、智能電網、風電、光伏等方面實現國際標準引領。但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雙碳’標準體系的全面性、協調性、先進性都有待提升,標準與政策銜接、標準有效實施機制、標準國際化水平等還存在不足?!?
應注重標準體系間的協調統一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涉及的標準眾多、覆蓋領域廣,在建設過程中,應尤其注重各標準之間的統一和協調。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節能與低碳發展處專家翁慧在近日舉辦的石化產業發展大會能源與雙碳分論壇上指出:“低碳標準體系推進工作,從生產流程、技術發展、生命周期、產業鏈條、金融市場等多個維度統籌規劃,綜合考慮產品、裝置、企業、供應鏈的碳排放特點,也應注重與現有的節能與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標準體系的協調配套。”
“立項前,要調研清楚是否存在同類型標準,避免重復或內容相互沖突;有國際通則的,應嚴格按照通則要求,并統一采用國標通則相關附錄數值;標準名稱要充分考慮適用范圍;及時關注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制定情況,體系、內容上下統一。”翁慧表示。
“《建設指南》明確細分了很多領域,但每個領域是否有一個牽頭單位來負責整體把控,怎樣對行業不同領域進行協調,又由哪個部門負責審核這些信息和標準,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為涉及的標準非常多,需要保證標準之間是統一的,不打架、不矛盾,各標準之間的協調,需要整體把控。”上述不愿具名的某央企相關研究人員說。
“目前,可能有多個部門在同一行業都制定了自己的標準,這樣就造成在使用時不知道選用哪個標準的問題。部門之間在制定標準時怎么去協調統一,怎么去更新、使用,接下來還需進一步明確?!标愔颈笾赋觯霸跇藴实膰H化方面,現在歐盟通過市場準入、產業政策等積極布局全球的標準制定。中國如何參與國際的標準規則制定,用什么樣的途徑、怎樣去完成這件事情,目前看來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特別聲明:本內容為上海潤京公司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相關新聞
復制成功
×